|
我国专利保护需求持续旺盛 有效专利实施率稳中有升全年专利行政执法办案4.8916万件,同比增长36.5%,有效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全年专利实施率达61.8%,其中企业的专利实施率较高,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2016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专利保护需求持续旺盛,有效专利实施率稳中有升,小微企业专利遭遇侵权风险高、维权难度大。 “保护是手段、运用是目的,加强专利保护能够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促进专利运用能够实现创新的价值,两者并举,方能提升创新的‘含金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表示。诚如李顺德所言,今年发布的《报告》也表明,我国专利事业正是在保护运用“二元导向”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了支撑创新的重要作用,成为了解锁技术创新的关键“密码”。 严格执法 保护需求持续旺盛 前不久,山东省威海市知识产权局接到举报,举报人称其在一电子商务平台购买渔具时发现13家注册地在威海的电商涉嫌销售假冒专利产品。随后,山东和威海的省市两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迅速组织召开了专门案情分析会,并根据线上线索追溯到企业线下经营场所。“涉案电商提供了合法进货渠道,销售行为主观无恶意,所以我们快速处理了该案,向这13家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责令其立即采取删除、屏蔽、商品下架等措施。”威海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类似上述的电商专利纠纷愈发增多,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专利权人也倾向于通过专利行政执法维权,希望专利管理机关主动执法查处侵权行为。“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专利权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旺盛,希望强化专利行政执法的意愿强烈。”参与了《报告》编纂工作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调查显示,61.3%的专利权人希望专利管理机关主动执法查处侵权行为,较上年提高0.9%;选择向专利管理机关举报的专利权人达到51.3%,较上年提高5.6%;选择协商解决的比例为25.8%,直接去法院进行诉讼的比例为23.6%,均较上年有所下降。
“当前,在专利保护层面,很多专利权人在通过司法途径维权时普遍遭遇了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等问题,而广大创新者、专利权人的维权需求则不断增强,专利行政执法途径快捷高效的优势就进一步显现出来了。”李顺德表示。
此外,《报告》还进一步关注了法院判定赔偿的额度,其中有近五成的专利权人选择无赔偿,另有28.9%的专利权人选择10万元以下,司法维权成本已经超过了企业出售专利的收益预期。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力度仍需持续加大,对专利侵权行为形成高压态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专利执法和维权援助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凸显价值 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此次发布的《报告》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层面,聚焦于我国专利运用领域。《报告》显示,从2006年至2016年,我国专利实施率集中在57%至75%的区间范围。其中,2015年时下降为57.9%,达历史最低。去年我国专利实施率有所回升,达到了61.8%。而如果分专利权人类型来看,企业的专利实施率最高,为67.8%。
专利的实施和产业化能力是彰显专利价值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对此,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大冢)总经理高海春深有感触。他表示,近年来,中国大冢通过进一步优化专利结构,使得发明专利申请占比和核心技术专利实施转化率均超过60%,专利产品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近1/3。
此外,《报告》也提到,专利权人的专利实施行为,会因为专利拥有数量的多寡而有所差异。具体来说,随着专利拥有量的增加,专利的实施率和产业化率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单峰分布趋势。
“在拥有一定规模有效专利的专利权人中,拥有专利数量越多,未实施专利所占比例越高。”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小微企业专利运用水平不高、高校专利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在此次发布的《报告》中体现了出来,成为阻碍我国专利价值实现的“拦路虎”。
在李顺德看来,加强专利运用、实现专利价值,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刚需”。“目前,我国还存在着高价值专利数量不足、专利运用不够等问题,制约着专利作用的发挥,对创业创新的支撑作用不足。因此,进一步加强专利保护、促进专利运用,才能形成支撑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更好地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顺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