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 专家:中企“出海”需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详细内容

专家:中企“出海”需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如今,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日渐加深,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投资兴业成为了一大趋势。不过,与中国经济体量相当的发达经济体在海外配置的资产大约占总资产的35%左右,而中国的海外资产占比只有约8%。可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空间还很大。

  

当前,全球经济低迷,海外资产价格处于低位,而国内利率相对处于历史低位,这对海外并购而言是个好时机。企业积极收购境外低估资产之后向高估值转换,成为企业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动力。重要的是,产业链整合与跨境资产重组是大势所趋,海内外企业都急需整合和创新带来的转型升级。

  

既然趋势已成,中企“出海”的进展是不是理应“行云流水”般顺利呢?其实不然,这其中有很多客观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首先是政治风险。投资东道国的政治、政策、意识形态等都可能给海外投资带来阻力。其中,“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就越来越多被借法律审查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例如,华为近年来一直希望通过正常的竞标和并购等方式进入北美市场,但始终未能如愿。而在有些发展中国家,中企“出海”则更多面临着政权不稳定和政策多变性的考验。

  

其次是法律风险。海外并购通常会涉及如反垄断法、公司法、并购审查法、证券法、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劳工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中集集团计划收购荷兰博格工业公司,欧盟以构成垄断为由否决;其它如环境保护法等也会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本发生影响。与此同时,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汇率风险、文化差异风险等,也都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及其后的管理运营提出了挑战。

  

尽管如此,但中企“出海”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依然是历史的必然。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

  

对于企业而言,“出海”前要先造好“船”。具体来看,一是要应当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利用更多的国际资源和管理经验进行整合,为确立更准确的战略目标、达到更明确的发展目的服务。二是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做好尽职调查,明确所在国法律、环保、人文、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风险。三是需要系统的财务设计,及时发现潜藏的财务机会和危险,既充分使用财务资源和金融工具,又要把握好风险控制,同时采用专业化和结构化的项目管理方法,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整合。


与此同时,政府则不仅要为企业出海“造船”,也要让企业“借船”出海,并为之保驾护航。具体看,政府要加强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推动对外投资企业建立联盟。推进境外投资项目库、资金库、信息库的建设,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完善对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等。

  

可以说,中企“出海”是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现途径。但更应该看到,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将在波浪中前进。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理性,耐心看待这一过程;另一方面也要不断苦练内功,提升抗风险能力,将“走出去”的步伐走稳走实。

在线客服
- 商标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版权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南昌启航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